您当前的位置:资讯 > >正文
实时焦点:电动画观光游记——和北北胡老聊天

时间:2023-05-13 20:11:21   来源:哔哩哔哩

采访:Q、Q父 时间:2013年5月19日上午

刘北(以下简称北) 胡老(以下简称胡)


(资料图片)

Q:是在做一个新的项目是么,能方便透漏一下么?

北:这个真不行…

Q:我今天来还带来QQ群里大家的一些问题。就是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就是星游记的问题。还是比较在意它为什么就暂停了呢?

北:呃…就是暂停了。《星游记》这个项目其实从投资方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是愿意继续投资继续去做的,我们暂停主要还是考虑到回收模式上的问题吧。《星游记》在本土动画中可挺可贵的一点就是它的收视群体,或者说好感群体能够达到12岁甚至15岁以上,甚至更高,但是整个本土动画市场在高龄段受众层方面仍然缺乏运作经验,做周边产品的也好,做出版物的也好,他们的运作经验主要都集中在针对十岁以下的低龄段。也就是说虽然有很多十三四岁以上的人喜欢这个片子,但是针对这个层面的受众并没有健全的回收模式。

当然包括我们在内的许多团队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但目前还没有找到特别见效的方法。我们一开始在策划阶段是希望《星游记》在12岁以下的观众群也能具备竞争优势的,但结果没太控制好,从反馈的数据来看,基本上10岁以下的孩子接受和理解起来会存在一定障碍。

Q:其实《星游记》各个年龄段都能接受,都能看懂的…

北:比如说七八岁的小孩,如果你带他吃炸酱面什么的,他不会掀桌子,他也能吃,但是他更爱吃的可能还是麦当劳或者糖啊巧克力之类的。再大一点儿的孩子就会有意识选择一些比较个性的餐厅,会倾向于更有风格和特点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就面临着一个消费主体的问题,在目前的这个阶段下,我们究竟该以哪一类观众作为核心服务主体的问题。

客观的说,日本动画到现在六十年嘛,其实从一开始它也跟中国的情况差不多,但是日本当时首先很好的解决了低龄向的问题,通过世界名著剧场啊,或者更幼稚的一些东西把它整个的商业市场给盘活,后来才逐渐衍生出大量的ACG、少年向、青年向等类型。

日本为什么能够把ACG做到这么成熟?就是说你两三岁看这个,六岁也看这个,七八岁还看这个,九到十岁仍然有的看,十四到十五岁仍然看这个,最后你才有可能过渡到成年段,十八岁以上的观众依然延续着对ACG题材的观影习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这种产品一直能够保证观众的需求。

但是在国内一个孩子到八九岁的时候这个产品就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了,至少说本土动画就难以满足了,他只能去看一些境外的动画片,但是境外动画在电视和网络上播出又有限,那他可能就会倾向去看一些综艺节目、电视剧、偶像剧之类的,等于就被分流掉了,这个观影习惯就无法维持。可能有些人会想说我去征服那些十五岁的,或者十八岁以上的观众,但结果是你能征服回来的其实是非常少的一部分,是小众。

比如说对于七岁以下的小孩来说,看动画就跟小孩要喝奶粉要换尿布一样,它是消耗品,说的时髦点,就是刚性需求,对吧?因为他的逻辑思维不健全,动画相对比较容易吸收,而且家长对这么点儿小孩能做什么事都有很多限制,不会让他成天上网,也不会让他自己出去玩儿,这样一来,小孩的思维受限,他的社会活动范围也受限,去看动画片儿就成了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但是如果说一个孩子到了十五岁还很喜欢看动画,仍然把动画当做刚性需求,在中国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从某个层面可以说他是一种精英,这类人对文化的吸收或者说对动画这个表现形式需求更强、领悟力更强,但他们确确实实已经脱离大众范畴了。

从团队的角度来讲,原来的我们就像特种部队似的,可能国内好多人都做不好这件事,我们一旦跑得比较靠前,大家看着就会很显眼。但是到现在我们考虑更多的可能是在大家还年轻的时候,把精力集中到去做一些更有实际意义的事,毕竟是工作嘛或者说毕竟是一个职业嘛,如果这群人比较有能力的话,他们对这个行业也得承担一些责任,不能因为我能做别人做不到的就不顾一切玩儿命去做,然后让大家都觉得我特别了不起,但其实这么做出的结果可能对行业本身没有什么实质帮助,那就变成是一种玩儿的心态了。

所以搞得太自得其乐了也不好,像《星游记》这种项目挺难复制,挺不好量产的,这样就很难打开市场,难以让所有成年人都瞬间就喜欢上,有很多人支持《星游记》,更多的还是抱着一种:“啊,国内居然也能做出来,挺不容易的。”类似这样的情感。平心而论,要从制作水准和观赏性来看的话,可能日本的同类型作品确实更好一些。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并不是没有《星游记》就不行,或者说,也并不是没有它你就看不到这类东西,对不对?

Q:但是星游记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动画了,它怎么说呢…是…

北:情感呵,可能到一个程度会这样吧。这个是两方面,一方面像刚才说的,如果觉得自己能力好点儿的话,你对这个大环境也得有点儿责任感,你对所有支持你的人也得有责任感。虽然说投资方愿意这么支持下去,但是我们也得考虑到他长远的一个发展。并不是说只有成天坐在那儿画或者成天坐在那儿写的才叫动画人,给动画投资的人,给动画做运营的人,所有要指着动画吃饭的人其实都算动画人,他不是一个孤立概念。所有在你身边的这些人其实都是伙伴嘛,这些人都是动画人。一些投资方其实一直是信任度很高的,支持我们,而且非常尊重,让你安心去做你认为对的事,这么信任你的人,真金白银拿钱出来,你说怎么花就怎么花的人,你也要为他们考虑。

另外一方面,做完《星游记》之后我们也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想像得那么厉害,真正跟日本或者跟美国比,跟你自己心目中觉得最好的那种东西比起来,其实差距还是特别大。《星游记》做完之后遗憾也挺多的,当时凭着某一股劲儿就冲上去了,有些东西可能当时觉得挺刺激的,或者说可能局部上做到了一些高度,但是从整体上看,觉得自己差得还是挺远的。

就从技术上来说,整个团队还是年轻,钱钟书不是说么:“年轻人总把创作冲动误以为是创作才能。”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样,可能我们在做《星游记》的时候也存在好多冲动的东西,或者说一些才气、灵气的东西,但是你的真正实力可能没有那么强,所以整个团队也需要做一些更基础的锻炼,很多细节的东西,很多特别基本功的东西,还是需要锻炼的,还是太年轻了。所以这个方面上来讲我们想再往回退一退,再重新踏踏实实地练一练基本功,这个也是挺必要的。

坚持这种东西不等于说你每天重复去做同一件事儿,也不是说你永远都在做就叫坚持。所谓坚持,其实是最后你能做出真正让所有人都喜欢的东西,什么叫所有人都喜欢?就是说观众也喜欢,花钱的人也喜欢,然后和你一起挣钱的人也喜欢。《星游记》做完之后好多人可能知道刘北,是吧?但是除了刘北还有谁呢?可能有些人知道胡老啊,磊叔啊,但是参与这个项目的许多人大家是不知道的。从我个人来讲,我不能很自私地说就是这么多人,你们做吧,反正也有投资方给我钱,你们也不知道谁是投资方,或者说谁在投钱,谁在支持这个项目可能都没人知道,可能就记住刘北的剧本不错,最后可能是我挺爽的,我的名气也有了,然后我的认可度也有了,但是其他人怎么办啊?我也不管它卖得好不好,不管它在大众覆盖怎么样,不管它回收怎么样,不管最后投资人会怎么样,我都不管,那这种性质就变了。你说挣不到钱也好,产业链打不开也好,最后等于他们就被当成炮灰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整个环境现在都没有那么理想,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有一点儿能力,老想着用这个能力服务自己,或者说服务少数人的话,我觉得这样不是太好。

所以《星游记》暂停还有一个实际问题,就是这个项目对于本土动画来说是挺难的一个东西,它各方面难度都挺高的,在那个状态下,整个团队是很难平均成长的,因为能做核心工作的人很少,并且因为它难度高,所以连练习的机会都没有。那么如果我们去做稍微大众化一些的东西的话,起码很多人就有机会去成长,可以慢慢地通过一些实践去成长。但是如果像《星游记》这种项目,一下蹦得那么高的话,你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你在这里面根本没可能有稳步成长的条件,这样的话,对团队来讲核心工作大多数人就永远接触不了,也没有条件慢慢地过渡,最终团队结构就会被拉开,变成两极分化。我就会觉得,如果在这个条件下坚持做《星游记》的话,就有点儿自私了。

Q:那大家都很奇怪,为什么星游记这么火,它不出什么周边之类的呢?

北:周边有两个概念,一种是所谓的官方周边,这种性质的周边一般都是产量比较少,为了品牌推广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产品,比如我们出点儿T恤或者玩偶给特别核心的粉丝一些福利之类的。真正的周边是指那种玩具厂商直接开模直接铺货,出货量几十万上百万个,这种才叫真正意义上的周边,因为这中间所有的代理商、经销商都能从这儿赚到钱,他才愿意大量去给你铺货,一路从温州把货给你铺到北京来,甚至铺到新疆去,然后大家都有福利。

但要是官方周边的话,因为产量太小了,根本没有大型的、正规的厂商愿意接单,那我们只能去找些小厂子,这样做不仅成本会变得很高,更重要的是它不符合市场规律,不是市场化的行为,这种产品实际上不太能叫周边,它的性质其实是纪念品,就是官方自己出的一个纪念品而已。

像《星游记》的周边问题就是属于这种,之前我们也接触了好多厂商,他们都特别喜欢,会觉得这个片子特别好,但是怎么操做他们没有经验。因为国内真正成熟的都是那些做塑胶玩具或者做功能型玩具的,比如什么崩一下儿打一下儿弹出去之类的,图书出版也都是以儿童书为主,我们这个已经是少年类的了,跟他们擅长运作的强项不匹配,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做这类型的产品。所以说《星游记》的矛盾就在这儿,如果说我们非要去出一些周边的话,也只能是纪念品的性质,这个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日本和美国的动漫周边产品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北:现在你可以跟那谁,胡一泊聊聊。

Q:呃呃呃呃啊啊啊啊胡老好!

胡:你好~

Q:每次都是在周末加班是么?

胡:嗯对,我一般就是每周休息一天,然后基本都在这儿了(笑)。

胡:(笑)因为我们主要的目标还是想要把这个行业托起来,如果这个行业不是一个健康的环境,单有一两个片子蹦出来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就跟中国足球一样,只有一两个好的球员没有用,整个球队起不来你还是冲不出亚洲的,仍然进不了世界杯。所以说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更重要的还是托行业,让投资方觉得你这个团队不是我负责投钱你负责赔钱,不是说你们虽然口碑很好,但是我往里砸钱却没有回报,这就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最好的情况是我们在观众层面具备好的口碑,我们在投资方层面也有好的口碑,这两个环节对接好的话就OK了。就会出现我们越把品质做好,大家越认可,这个项目就越有好的回收效果。

目前的本土动画产业更多的还是在恶性循环。投资方投了不少钱,结果片子也没做好,赔钱了找谁算账都不知道,最后大家只能认倒霉了。然后就慢慢导致投资方兴致越来越低,逼得他只能去看产量,既然两年出二十集和一年出两百集的回收效果是一样的,那我为什么不投一年两百集的呢?所以说大家现在都在拼命量产,这样的话带来的结果就是产品的水分越来越高嘛,所以现在整个本土动画的问题就在这里,产业不健全。我觉得我们更有必要解决这件事,否则的话就太任性了。

Q父:那是这个,市场还没有培育起来,因为我有时候陪她去电影院看动画片啊,好像还是看的人少。

胡:其实还不错了,这几年动画电影发展得还算不错。前段时间上映的《疯狂原始人》就是口碑和票房都很好。然后像《功夫熊猫》在中国的票房基本是七个多亿,非常好 。其实院线是比较不错的一个平台。

Q父:还有一个就是这种动画电影我觉得还是少。因为时间紧张啊,我不太喜欢看连续剧。感觉这样的短片还是少。

胡:对,成年人普遍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每天去看断断续续的东西。

Q父:对,你像那个美国大片那样的啊,像冰河世纪,诶就这两个小时我看了以后感觉到印象很深,很震撼。像这样的片少。

胡:院线比较考验综合实力。像咱们在电影院看的动画片,大部分都是由国际资本支持的。迪士尼,或者梦工厂,他们是集团作业,本身投入非常大,他们运作的是全球市场,做出来的产品会在全球去卖。比如说他们投入一两个亿,全球市场就可以保证回收十个亿,这样的话是没有问题的。国内的问题是本土动画产品只能在国内卖,因为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嘛。国内的市场是有限的,由于回收上有极限,就约束了投资的额度,那么结果就是你的投入越少,产品的精致程度就会越差,按您的说法,画面的震撼度或者冲击力就会弱,跟国际化的动画品牌去比没有什么优势。

像电视平台,它的好处就是我的画面可以不那么精致,但是依靠好的剧情,仍然可以吸引观众。比如电视剧,像《潜伏》啊,谍战题材的,整个的品质没有电影精良,但是剧情很吸引人,收视率和项目收益仍旧是比较可观的。但电影是不太可能完全照搬这个模式的,大家一般就是抱着用一两个小时找刺激的心态,就是要追求极度的震撼,我要值回这几十块钱的票价嘛,那观众对这个东西的技术品质要求就会高,但是这个品质是由投资换来的,没有大额的投资介入,很多类型片实际上是没法操作的,还有一类观众是为了寻求某种明确的目的性或者说功能性,比如情侣一起过周末,逛街逛累了,那就看场电影吧,看什么呢?看个爱情片吧,能促进两人感情嘛,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国内的很多制片方都转向去拍喜剧片或者爱情片。

但是对本土动画电影来说这个就比较尴尬了,这种类型本身的市场需求还是有限的,而且消费主体肯定是小孩子,对吧?比如放暑假寒假,一家三口去看场《喜羊羊》,那就跟情侣去看《致青春》一样,它是属于功能性产品嘛,所以它的票房就有一定保证。

但是年龄段再高一点的话可能问题就比较大了,前面说了因为它只能走国内市场,但这一块儿的盘子整体是小的,而且一但上院线,大家的选择就会多样化,观众会被分流,比如在暑期档,学生放假,这个时候有很多美国大片,你是去看《钢铁侠》还是去看国产动画呢?如果是我,也会选择看钢铁侠,这个是没跑的事儿。一旦你上院线,竞争对手就变成了同档期内所有的电影,你需要跟这些去竞争,但是你的成本在那儿摆着,视觉效果技术手段肯定是拼不过美国大片儿的,对吧?如果你的消费主体又不以低龄段的观众为主的话,等于从功能性上也不具备竞争优势,那后果可能就非常严重了。所以实际上虽然做电影貌似各方面更直观一些,但是风险也会更高。

胡:对,日本漫画最可怕的并不是作者,而是编辑,动画圈叫制片人。像宫崎骏,大家光知道宫崎骏很厉害,很了不起,却少有人去关注铃木敏夫,但真正成就吉卜力的实际是铃木。没有铃木敏夫做制片的话,宫崎骏单来不会这么厉害。我觉得可能国内可能存在一个不太好的氛围,就是什么事情做不好大家都会首先会觉得是不是没有钱啊,(笑)其实不是这个问题,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是怎么花这个钱的问题。人家为什么要投这个钱,不管他投五百万,投一千万,他的商业目的就是要回收么,人家投资做动画不是搞慈善的,我投入一千万,我的目标要赚一千五百万,这个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嘛。那作为内容创制方面,我们的目的和责任是什么?就是要把他这一千万真正转化为可回收的东西,对吧?而且不是去骗人,中国商人有很多特容易做这种很短视的事,我拿了钱,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就去骗消费者嘛,做不好的奶、地沟油什么的,但这样到最后还是一个短期行为,长期这么走下去是有问题的。为什么日本或者美国能在全球市场上做的这么好?它们有很多跨国公司、很多家族企业,三五代人,一直去经营这个企业,而且经营的越来越好。中国就是我们常说的富不过三代么,基本上一个产业做到三代人就差不多毁了,这就是经营理念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刚才刘北说的那个观点就很对。我们常常听说动画产业缺人,有多少万的人才缺口,对吧?其实这个行业里缺的是高端人才,缺乏有能力整合资源,能把动画这个事儿当成产业去经营的人。

你应该有认识的同学是艺术生吧?学美术、学音乐之类的,其实他们很多人心态是有问题的,说直接点儿,大多数是为了逃避文化课嘛,会觉得说既然文化课学不好那我索性就走一个捷径,我去学美术,因为美术对文化课的要求低,是吧?但是那种文化课学得好的学生不是这样,他是硬学上去的,我要面对这个竞争,我去努力达到那个高度。可能美术生会活得更轻松,人家傻乎乎学习的时候我就吃喝玩乐了,最后也还能考上一个相对好的大学,从这个阶段看,是挺占便宜。

但是最后回归到工作之后结果还是会不一样,那些文化课比较好的学生,像清华北大的那些人,他们毕业后就大量进入到互联网IT这些领域了,所以这些行业里,精英会相对多一些,然后行业的整体氛围就会做得比较规范。包括现在国产的电器、手机、汽车产业,都是在进步的,因为当时你特瞧不起的那些傻乎乎学习的人,他们真的很有能力去做这种事儿。

国产动画为什么跟别的产业比有差距呢?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当时不愿面对竞争的学生最后进入这个行业,变成了这个行业里的大多数,然后大家的整体素质就上不去,一直还是维持着逃避的心态嘛。你看动画人的呼声是什么?“国产动画不行是因为我们没有钱”,对不对?这是最多的一个呼声,或者就是政策管太严了我们发挥不了,要么就是国内观众欣赏水平太低了,我们做的东西太有内涵你们看不懂之类的,这都是很幼稚的说法。

但是这么一直说得多了,最后大家也就都信以为真了,以为真的是这样。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还是行业里这些人的问题。所以你们如果以后真的是有志投入到这个行业来的话,我希望你们不要走捷径,就是把自己该面对的事儿都解决好了,你自己成为一个高端的人才,你才能做高端的事儿。我觉得这个行业是由人决定的,人的问题解决了,其实别的问题就都解决了,钱啦,市场啦,这些都不是问题,都是由人决定的。

Q父:就是创作的人才,创意人才?

胡:对,对。

Q父:这就是需要开拓的,需要创新。

胡:对,这些都是需要人有规划地去做的。怎么针对收视人群去定位项目?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动画什么样的片子才能够吸引这些人群?即使是《星游记》这样的项目,我们也不能单纯靠热血去做啊,我们也要事先考虑清楚策略上的问题,比如我们针对的是初、高中生,大概是12以上这种年龄段,我们要去考察这样的人群他喜欢什么,什么样的作品在这些人群中是可以广泛传播的,成功的案例有哪些。认真分析完之后我们再去找突破口,哪些东西我们可以规避,可以跟它不一样,哪些东西我们是绕不开的要按规则走。

这就是创作思路,不是说我们看完海贼之后一拍脑门儿,太热血了,我们必须要做一个跟它一样的才过瘾,那样就太孩子气了。你刚才问我市场和资金的问题了,能看得出来你的眼光和心态跟同龄人比是挺成熟的,那你就应该用同样成熟的态度去面对你眼前的问题,你的学业是不是真的做得足够好,你想去上哪所大学,学什么样的专业,今后的职业规划之类的,你现在就可以去考虑。我们也是这样的,都是从一个点开始的,都是从小时候打开电视机,喜欢看动画片儿,都是从这里出发的,跟麦当想要用风筝去太空一样,对吧?但是你要延展得很开阔才行,这个对你今后的发展,包括对你往后在行业里面能发挥的作用都很重要。如果说你学业做得不行,那后面都是空谈。啊所以说…

Q父:打好基础。

胡:对,对。

Q父:一般你们招人都是大学生以上的吧?

北:招聘方面,我们对学历没有具体要求,但是实际上这么多年下来,我们的经验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一般最后的成长都会好一些,还确实是不太一样。我觉得这是两方面,喜欢动画并不一定非要从事这个,对吧?换句话说如果你要真能做到亿万富翁的话,你该投资动画去啊(笑)。

胡:哈哈哈哈哈。

北:(笑)我觉得不一定是非要去做这个,喜欢,保持一个爱好也未尝不可。喜欢和喜欢干是两回事儿 ,你真去做这个东西,最后你适不适应去做的这个过程?尤其中国这个产业环境,有时候你必须得承担好多负面的影响。我们好多本土的行业跟国外是没法儿比的,正规化也好,专业人员在大环境里面所能得到的尊重和回报也好,跟国外比差距确实是比较大的。如果你要以它为职业的话,你在这里面遇到的东西,真正会经历的过程,并没有那么理想,你能不能适应这些还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而且对动画行业来讲也是一样的,如果在这个行业里的人去了别的行业什么事儿都做不好,不能成为拔尖儿的不能是精英的话,那这个行业也一样是难以为继的。本土动画之所以这两年能看起来好一些,也是因为当时flash软件大量普及的情况下,行业里出现了好多做传统动画加工以外的人,涌进来好多原来从事别的行业的人,再加上头几批高等院校的专业生源毕业了,这几年就感觉到本土动画有了明显的进步,至少从内容上,有了明显的起色。

咱们说画画儿这件事儿吧,你可以先作为一个习惯、一个爱好去对待,如果真的足够喜欢的话。当然画画儿也有好多种表达形式,包括那种纯架上的也好啊,雕塑也好,或者说动画也好漫画也好,都是不同的表达形式,但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形式,最基础的东西还是得把握好,并不是说你能迅速画出一个很像日漫的东西就是画得好,其实人体结构是要过关的,很枯燥的东西,比如一只手的每个角度,你能够都画得非常精确才行,这个就是基础。如果你想做出点儿什么让别人喜欢的东西,那你想让别人能多喜欢你自己就得有多辛苦,对吧?最好是文化课不要落下。

胡:对,这个是重点。

北:就说咱们现在这个教育制度下,它并不是那么实用,但换个角度说它也是一个头脑的锻炼,你大量去做这些,来来回回做,大量地去记忆,大量地去解析题,其实是一种对头脑的锻炼。另外一方面,毕竟分数好的情况下你选择的范围会大很多,就是说你不用被迫去怎么怎么样了,不得不怎么怎么样了。即使动画院校也分三六九等的,对吧?好的和不好的区别还是挺大的。文化课还真的是…虽然我们这种人没有脸说这些(笑),因为上学都没好好儿上,但是道理差不多是这样,最后要么不如人家,要么就是你想做到和别人一样的程度,你要付出的就比他多挺多倍的,肯定要比他辛苦好多。所以先当动画是一个爱好吧,以后再去考虑要不要去拿它去做职业。如果你在一些别的领域里能做得很好,到时真的还这么喜欢这个东西的话,再回头去做它,你带给它的帮助或许会更大一些。

胡:刘老师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以前不是做动画的,是做广告的。然后像我则是一直学动画专业出来的,但实际上开始跟刘老师合作之后,观念还是挺受冲击的(笑),因为我刚开始所有的关注点都集中在画儿上了,我就喜欢画那种很写实的,比较风格化的。结果每回刘老师提意见就说:“诶,这不行”,我就很气(笑),说为什么不行啊,因为在我的角度看我觉得只要画得好就行了,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了,有点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思。但是反而刘老师的眼光能比较站在观众的角度,他不太在意技术性专业性的,他更关注作为一个片子它整体上对于观众的客观感受是怎样的,所以有时候,旁观者清嘛,不见得你只有一路学动画,画啊画啊,最后才能做好,不一定的。有可能你参与了很多别的行业,都做得不错,你再回过头来做这个会发现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北:也就是说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你可能会把动画这个东西搞得太特殊了,那样的话,实际上你对这个东西的感觉就已经不太准确了,因为对你来讲它的意义已经太不一样了,就等于你从来没有像普通人那样去面对过动画这个东西,你对它太偏爱了也其实不好。一个东西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感觉,但是在你眼里因为你积累的太多,或者是因为你已经有很大的一个观赏体系,那么你的标准就会变得和别人不同。

很多喜欢动漫的孩子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就是他们把这个事儿看得太重了。我觉得还是保持正常的生活,多去接触信息,最好的方式就是别直接从动画里面去学动画,中国和美国、日本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个,人家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是从真实的社会领域里面去学东西的。还是打开一点儿,包括多看书也好啊,多接纳各种信息量和各种知识体系也好,多接触,多了解。

动画无外乎是一个转述的过程,就是说你对这个东西的理解超过别人,或者说你看到的视野比别人更广一些,你才能去转述嘛,我看到好的东西,你没法看到好的东西,我把它转回来告诉你,这样才有价值,如果你成天在环游世界,然后我跑来告诉你说天通苑那边儿特热闹,那你只会瞧不起我,对吧?因为我的视野就没有超过你,我的观念,我的理解,或者说我的信息量就没有超过你,这种情况下我说什么都打动不了你。

做动画也是这样的,你这个人的广度也好,厚度也好,不如普通人,不如大众,那你说什么大家也不会感兴趣的,你画得再好大家也不感兴趣。

胡:文化产业嘛,你得先有文化,然后才能做产业。(笑)。

北:这个社会毕竟是分层次的,经济也有层次,知识也有层次,如果你的知识层次就是最普通的,那你拿什么去引领别人啊?凭什么能够号召很多人跟着你一块儿?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可能多多少少要比大家做得好一些,能够比大家丰富一些,然后大家才有听你说的价值。

Q父:诶我来请教一个问题,现在你们就是接受行业的定做的片子多不多啊?

胡:委托是么?

Q父:就是搞点宣传啊,搞点什么东西的。

北:以前做。像我们给LG、惠普、NIKE这些都做。现在不做了,这些都是属于服务性的东西,它的业务主体不是动画,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给别人美化一下儿。所以路子不一样。那种属于商业动画,我们现在做的属于影视动画。

Q父:国家的支持力度我感觉还是挺大的,是不是没落实啊?

北:也在落实吧,里面有一定的标准。国家扶持的话肯定人家是一个大视角去做的,就整体来讲还是有效果,但是要说想都落到自己身上这个不太现实。

Q父:我跟着她去看了一次动漫展,我感觉得到好像年轻人对这个热度都很高。就是现在社会上这些人员不缺。

北:对,不缺。就是很多人过了某个阶段之后就不来做动画了,或者说素质到一定程度他就不做这个了。

Q父:哦,是因为待遇低还是吃不了苦?

北:嗯,都有吧,都有。起码说就算你拿到同样的待遇,你要付出的还是会比别的行业要多一些。因为有些行业很成熟了,或者说有些行业的盈利其实是有一些挂靠的。比如说像我之前做广告行业,其实大多数广告人挺普通的,也没有什么能力,但是你今天去给一个很大的地产商做推广,或者明天去给一个大型的商场做推广,他其实没干什么,给人家排个字儿放两张图,就可以获得很高的回报,因为它的客户是有钱的。但是动画这个东西不太一样,你得自己挣钱,你做的片子得好看,得能卖出钱或者能让别人觉得能卖出钱来,那你才能挣到钱。所以动画作品是没有什么东西能遮掩的,你做得好不好,或者你做的东西到底有多好,这些都是要经过实打实的评估。

Q父:做片子就到了高端了,要求最高。

北:像我以前给平台做广告,不管我做成什么样,只要那个老板认可就足够了。因为他是卖产品的,他的广告做得怎么样,他用的蓝色还是绿色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区别不大,产品好我就买,是吧?但是动画这个东西不行,它没有什么实际功能,它好看我可能就会愿意给它掏钱,不好看没人愿意买单,这期间没人能保护你,你做得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Q:就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以后两三年或者更久之后,有钱的话或者别的什么的话,还会再继续做么?

北:首先肯定不是钱的问题。因为《星游记》对我们来讲个人的意义也挺大的,《星游记》能做到那个程度其实好多东西也是心里话,也都是大家这些年的真实感受,或者说某些情感体验,真的到那个份儿上了,所以对这个作品我们肯定是特别有感情的。如果时机成熟,我们觉得做这个东西对大家都好的时候,不会给别人添麻烦的时候,这个是重点,不给别人添麻烦包括投资方包括团队包括合作人,做这个东西不会给大家添麻烦,而且会让大家都得到应得的回报,如果它是符合这个标准的,当然会去做了。

我觉得做动画的人不能莫名其妙地较劲吧,执念不能太强。我们的目标没变过,整个团队现在也没有说我们的重点就是纯粹奔挣钱了。团队里的这些人,他们的经验都在提升,经验提升的同时年龄也在提升,家庭压力也在提升,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个大家就没法儿一块儿走下去了,这个也是很实际的问题。

总之,就是在解决好整个链条里每个环节的实际问题之后,我们就会继续做这个片子了。

Q父:行了吧,耽误了两个老师一上午。

Q:嗯,那打扰了。

胡:没事没事~

转自贴吧 https://tieba.baidu.com/p/2441743143?see_lz=0

标签:

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