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资讯 > >正文
「读苏声」“小修小补”蕴含的大民生

时间:2023-04-25 22:15:34   来源:扬子晚报

02:14

曾几何时,街头巷尾时常能听到“磨剪子镪菜刀”的吆喝声,手艺人走街串巷,将“小修小补”送到千家万户。如今,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再次被提上日程。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读苏声》专栏也开启了实地调查采访,了解江苏“小修小补”人员现状,感知“小修小补”背后的大民生与“烟火气”。

城市生活既需要有整洁美观的“面子”,也需要接地气的生活服务作“里子”。“小修小补”不仅意味着修理小物件,更蕴含着大民生。随着城市的发展,“小修小补”的需求并没有减少。近年来,各地纷纷着手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其中,也包括为居民提供“小修小补”服务。南京有些街道上,从手艺人推着车走街串巷招揽生意,到如今摊位挂上“便民服务点”的牌子,拥有了固定的“小修小补”点位,通过规范化管理、划分合理的经营区域,城市为“修”与“补”营造出一片良好的“栖息空间”,使其融入城市生活的肌理之中,街道也变得更美观。与此同时,居民不必再大费周章、四处寻找服务,在家门口就能让自家很多东西用起来、让闲置资源“活”起来。


(资料图片)

社区牵线搭桥,将手艺与居民需求相连接。“小修小补”是百姓需求,从事“小修小补”是一种就业选择,将两者更好地连接,方能让小修补迸发大活力。现在,不少城市公安部门与锁匠连接,帮助有需要的居民联系有资质的开锁师傅,让老百姓使用“小修小补”服务更有安全感。南京一些社区陆续开始举办“老行当”进社区的公益活动。社区购买“小修小补”团队服务,不仅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给小修小补从业者提供更多发展机遇,让手艺人有了收益,减轻了社会负担,也满足了差异化的消费诉求,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帮助居民“舍不得丢”“修修还能用”的物件重拾价值。

有条件的企业接入便民服务,形成有效衔接,促进“小修小补”发展。整合企业的优势能力,让“小修小补”成为更多市民找得到、用得上的便民服务。“小修小补”便民地图、“小修小补”引路行动等项目中,企业承担起了社会责任,把已有的修补小店和市民需求对接起来,让“小修补”更好地回归生活、连接生活,使修补小店获得帮扶权益,拥有更多曝光度。

“小修小补”,为城市蒸腾出更浓郁的“生活烟火气”。物件难免损坏,直接丢弃实在过于可惜, “修”与“补”仍然是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推动“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是直面百姓现实需求的服务精细化之举,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的服务、感知城市的温情,城市的人情味和居民的幸福感双双飙升。

“小修小补”是构成幸福的重要元素,对应着家长里短的大民生,考验着城市管理的精细度,蕴藏着城市的“烟火气”。让我们的城市既有高楼大厦,又有“小修小补”的生活服务。

知多一点:

2月16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提出要重点完善社区消费的供给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

3月2日,在“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将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满意清单”,其中包括补齐“一菜一修”,即菜场和日常的配钥匙、修鞋等。

江苏统筹谋划“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近两年,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徐州、盐城、常州七市先后入选国家试点城市,国家试点城市数位列全国第一。镇江、扬州、泰州、淮安、连云港、宿迁六市被认定为省级试点培育城市,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国家和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全覆盖。

指导单位:江苏省网信办

出品:视评工作室

监制:王文坚 李军

策划:黄凤 时力强

编辑:陈永辉 李舒曼

制作/美编:赵兴逸 谢楷文 李学 王晓诗

校对 王菲

标签:

精心推荐